各位书迷们,这本都市小说真的太炸了!主角的经历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每一章都充满了意外和惊喜。情节反转多到让人应接不暇,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配资炒股官网,绝对是一本爆款佳作!
《操盘手札记》 作者:窗外斜阳
第一章第一桶金
“我靠,又亏了五千多!”李欣把手里的话筒重重地拍在办公桌的座机上。
“一个月的工资才四百多块,这下一年多的工资就全部泡汤了。照这样的速度,手里的几十万元也撑不了多久!”他点起一支烟,心情极度郁闷。
最近的操作很不顺利,屡战屡败,细算起来,已经累计亏了好几万元了。
原来觉得在股市里跟风炒作不靠谱,自恃在江南糖业公司工作,对蔗糖价格比较熟悉,才把资金全都转到江南商品交易所这边来做蔗糖期货,没想到做期货也不顺。
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实时行情,又不能随时守在交易所的电脑前,这样每天通过电话了解行情,根据技术面快进快出地操作,实在是有些随波逐流,胜率太低了!
不行,得改变操作思路!
难道自己的好运气都用完了吗?
要是每天都能像三个月前那样,那就太爽了。
不知不觉间,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三个月前那个让他激动万分的早晨。
7月初,华州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那天,李欣一大早就来到证券公司,他以为自己来得很早了,可到那一看,交易大厅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早已经水泄不通了。
看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手里这些原始股票拿了三年多了,今天找个好价格赶紧变现!
可这人山人海的,就是想卖也要挤得进去啊。
李欣从贴身的包里掏出华州股份公司股东登记证,打开看了看,自己三年前以每股1.25元认购的22000股原始股,经过两次分红送股、公积金转增股本,现在已经变成了57500股了。
今天华州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后会开在什么价位,谁都不知道,不过参考其他已经上市的同类型企业的股票价格,大致在6、7元左右。能到这个价格就不错了,自己的股票全部卖掉也是三、四十万元了!
每个月才几百元的工资,要是手里有三、四十万元钱,那会是什么感觉?
李欣幻想着那种美妙的情境,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激动与期待,巴不得股市马上开盘,让这一切立即变成现实!
“哥们,卖股票吗?”旁边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操着外地口音问道。
李欣被他的话语打断了思路,从幻想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点点头说:“是啊。”
“卖给我吧!现款现货,马上结清。”大汉拍拍身前胀鼓鼓的挎包说。
“什么价?”李欣随口问道,他想探一下这支股票在别人心里的价位。
“三块五,怎么样?”大汉那一双眼睛眼睛贪婪地紧紧盯着李欣手里的股东登记证,话语里充满了试探和期待。
“开玩笑!”李欣嘴里嘟囔一声,把股东登记证装进包里,转身就走。
“四块五,怎么样?你有多少股?别走,哥们!价格可以商量的!”大汉在后面急迫地说。
自从华州股份的股票要上市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江城市就来了很多外地人,用现金收购该公司的原始股。
可在今天之前,收购股票的人很难知道谁手里有股票。今天股票上市,几乎所有大小股东都到证券公司这里来了,比开股东大会来的人都多。开盘前这几十分钟,是他们低价收购原始股票的最后机会了。
李欣头也不回地向交易大厅里挤进去。
他的心理价位怎么也在每股六块左右,这人给的价格算下来总额差了将近十万元呢,这还不算场外交易隐藏着的风险。
都到这会儿了,傻子才会在开盘前把股票卖掉。
李欣好不容易挤进大厅,距离交易柜台还有很远,就再也挤不过去了。
他无奈地停住脚步,四处看看,还好,这里的角度不错,对面大屏幕上的数据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周围全都是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天气又热,大厅里的空气有些污浊。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几十分钟,实在是有些难熬。
周围有不少人在讨论这只股票的价格,有猜5、6元的,也有猜8、9元的。
李欣静静地听着,他打定了主意,低于6元就不卖。
开盘了!
原本人声嘈杂的大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大屏幕上一屏一屏地显示出各支股票的价格,所有的股票都显示一遍,要五、六分钟时间。
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盯住大屏幕,寻找着华州股份的股票价格。
这股票在手里拿了三年多了,今天是变现的机会。谁都希望股票的价格越高越好,可谁心里都没有底,要是价格太低,就不划算卖了。
这几分钟的时间对大家来说既充满期待,又让人忐忑不安。
“哇!”
大厅里响起一阵惊呼,就好像世界杯进球时现场观众爆发的呼声一样!
李欣知道是价格出来了,可他还没看见,大家这么大的反应,到底是高兴还是失望呢?他赶紧在在屏幕上找,看到了!
10.50元,开盘价!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同类型公司股票的价格。
我靠!自己当初的2万多元现在翻了将近30倍,股票总值近60万元!
还没等李欣从惊喜中反应过来,身边的人早已像潮水一般涌向本来就已经很拥挤的柜台。
很少有人能想到这股票的价格一开盘就这么高,巨大的利益驱动着大家都想在这个高价尽快把手里的股票卖掉。
李欣也想尽快卖掉,这个价格也高出他自己的预期很多,他就怕动作慢了,这样的高价就再也见不到了。
可是看看前面挤作一团的人,他根本进不去,委托单都没办法拿到,怎么卖!
他有些后悔,早知道今天这么多人,昨天就应该来一趟,提前要几张委托单填好,也不至于现在束手无策!
“哇!!”
又是一阵更高的声浪,大屏幕上这一轮显示出来的价格是13.86元,比开盘价又冲高了三成!
不能再等了!
李欣四处看看,见不远处有个人在墙边写委托单,就挤过去说:“师傅,有多余的委托单吗?借一张?”
那人扭头看一眼李欣,说:“我也就只有两三张。”
李欣陪着笑脸说:“救救急,今天不是特殊情况嘛,挤都挤不进去,要在平时,柜台上随便拿。”
那人填好单子后,扯了一张空白的递给李欣,说:“行,给你一张吧。”
李欣道声谢,赶紧拿上单子,附在墙上填写起来。
从天而降的惊喜,和担心错过高价的急迫心情,让他的手都有些颤抖,填写的时候,笔尖把纸划破了两处。
价格填多少让他犯了难,报价高了卖不掉,到时候再想挤进去撤单、重新报价就更难了。
时间不等人,干脆,填市价!
委托单报进去之前看一下价格,只要不太低,就坚决卖掉。现在手里的股票总值已经六十万元了,先把钱揣在兜里再说,谁知道明天的价格会是多少?
等李欣在人群中奋力挤到柜台前把委托单递进去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把手中已经皱巴巴、有些汗湿的委托单递进去以后,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大汗淋漓地挤出人群后,他站在门口看了一眼这支股票的价格,还在11元以上,这个价格他很满意。
他喘着粗气,用手不停地扇动着已经汗湿得紧贴在身上的衬衣,好让自己凉快一点。
回望着依然能将柜台淹没的人浪,他真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在那个蠕动着的、温热的肉丛中冲杀过一个来回。
虽然已经卖掉了股票,此时价格再怎么变动也和他没啥关系了,可他还是恋恋不舍地一直在大厅门口站着,一直到上午收盘了才走。
上午收盘时14.9元的价格,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以这个价格计算,他至少少赚了20万元!
从证券公司回来以后,这一天里,他心里都不断地在猜测自己的股票成交价格到底会是多少。尽管他自己也知道纠结这个毫无意义,但他还是无法阻止自己去想这个问题。
他用不同的价格在脑海里算过无数次,猜想自己账户上到底有多少钱。就这么翻来覆去地折腾着,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他早早地来到证券公司,拿到交割单时,看到昨天的成交价格是11.20元,账户上本利合计一共有64万余元!
相对于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这无疑是一笔巨款,虽然心里早有预期,但是看到手里单子上实实在在的数字时,他还是被震撼了!
此后的一星期,李欣似乎都活在一种不太真实的虚幻中,不敢相信自己转眼间就有了这么多钱。那段时间里,他心里充满着巨大的喜悦感,整个人处在一种亢奋中。
财富带给人的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它能否让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强大暂且不说,但肯定能让一个人的内心膨胀。
李欣就是那时候突然间悟出了财富对于一个男人的真正含义。
几天前的自己和现在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在于手里存折上的金额变化了。就是这个变化,让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了,腰杆硬了。
第二章信息
初中、高中课本上背诵过无数次的“经济基础”这个词,他现在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李欣,我有事先走一会儿。明早我去轻工厅办点事,晚点来。”夏小娜的话打断了李欣遥远的思绪,把他从梦幻般的回忆里拽回到现实中来。
他只顾站在窗边沉思,没留意她是啥时候进来的。
他回过头来答应了一声。夏小娜说完,背上包出去了。她是总经理秘书,和李欣在同一个办公室。
李欣毕业于江城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同年8月进入江南糖业公司,两年多以来一直在总公司行政办公室,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与糖厂互通信息,收集汇总全省各地糖厂传真上来的资料,了解期货市场上的信息也是他份内的一项工作。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李欣才把股市里的资金全部转过来做期货。
原本以为自己熟悉蔗糖的基本面配资炒股官网,在期货市场上炒作盈利的机会比较大。但是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新的问题又来了。
基本面的数据变化不会很频繁,可是每日的行情却是千变万化的,即使预判是对的,价格却不会到了预判的位置就停止不动,要是没有及时平仓,赚了判断亏了资金的事天天都有。
何况谁也不是神仙,预判不可能每次都正确。
频繁交易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心太累,很容易让自己忘记初衷而随波逐流,到后来完全是为了交易而交易,错了对了都找不到坚持的理由。
这就是近期一直困扰他的问题,他一直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好让自己的交易轻松一些,盈利的概率大一点。不然的话,就这么折腾下去,要不了多久,这几十万很快就会没了。
屡战屡败的他,几个月前那份万丈豪情此时已经所剩无几了。
面对忽然变得有些迷茫的钱途,他心里充满了惆怅,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才走,回到宿舍后,又看书,冥思苦想,很晚了才睡。
第二天一早,李欣刚进办公室,隔壁的栾主任听见开门声,跟着就走进来问:“李欣,糖厂发来的信息统计汇总完了没有?”
李欣放下手里的东西,拿起桌上打印好的报表递过去说:“统计好了,昨天下午刚打印出来。”说完偷偷瞅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刚刚八点半,他暗自庆幸,不算迟到,不然的话又被他逮住了!
这栾主任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矮胖的身材,腆着个啤酒肚,两脚明显的外八字,走起路来脚后跟老是在地上耷拉着,比鸭子走路还费劲。
圆圆的脑袋上一双不大的眼睛随时都在滴溜溜乱转,即使是在和你说话的时候,那眼睛也是忙个不停,让你不知道他除了嘴巴里说的意思外,眼睛还在打什么主意。
他说话絮絮叨叨的,做起事来像个家庭妇女。
即便他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欣对他也没什么好感,没事的时候从来不去他那间办公室。
其实这好像也不是李欣一个人的感觉,总公司行政办就这两间办公室,栾主任那间办公室里平时也很少有人进去,倒是李欣和夏小娜这间办公室里来的人比较多。几个分公司的年轻人都喜欢往这里凑,说说笑笑的,和隔壁形成鲜明的对比。
栾主任接过李欣统计的资料翻看了一下,面无表情地问:“还有没有哪家糖厂没有报数据上来?”
李欣答道:“都报上来了,再晚不就耽误了嘛。有几家糖厂都已经开榨了。”
栾主任又问:“夏小娜还没来吗?”
李欣解释说:“还没有。昨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她说今早去轻工厅办事,可能会迟一点过来。”
栾主任听罢邹着眉头说:“以后你们注意一点,下班走的时候注意关灯,要节约用电!”
李欣一时没反应过来,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灯,说:“都是关了灯才走的啊,再说了,大白天的也不用开灯啊。”
栾主任拉下脸说:“还说没有?昨天下午快八点的时候,我在楼下看到你们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呢!”
李欣一下明白了,忙说:“哦,你是说昨天下午啊,昨天下班后我在办公室里呆到八点多了才走的,走的时候关了灯的。”
栾主任听完,眼睛轱辘了两圈,转身向门口走去,说:“夏小娜来了告诉她把收集到的贵东省和越西省的资料汇总以后尽快给我,糖业协会每半个月一期的内部刊物《糖业信息》马上要出刊了,本周的业务会议上也要用这些数据。”
快走到门口时又回身叮嘱一句:“让她尽快一点,吴总催得紧,急着要这些数据。”
李欣说:“好的,她来了我告诉她。”
看着他出了门,李欣撇撇嘴,回到桌边坐下,心想,他怎么就尽逮着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放呢?
看他那表情,没准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话,认准了自己昨晚就是没关灯,那些解释的话是在糊弄他。这一大早的就被他数落一顿!
切!管他呢,爱信不信!
他不想让这不快的情绪影响一天的心情,随手拿起一本内部资料翻看起来。
越西省、贵东省和江南省都是国内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的大省,三省所产蔗糖占全国的75%以上。
中原和北方也产糖,但其原料主要是甜菜,所生产的糖是甜菜糖,又称绵白糖,其产量也远不及蔗糖。
这绵白糖是什么样,李欣还真没见过,只是听省外回来的业务员说卖相比蔗糖好看,但是甜度却差一些。
目前市场上所说的白糖,指的是蔗糖。
李欣眼睛看着资料,心里却想着交易所的期货行情,下午要抽时间去一趟交易所,看看最近几天的走势图。没有K线图,只是靠电话了解的几个数据,实在是找不到感觉。
要是能把交易所的交易行情数据连接到公司的电脑上就好了,随时都可以看到行情变化,不用每隔几天找时间跑到交易所去看行情。
来回奔波累一点都没啥,关键是顶头上司栾主任对李欣经常跑期货交易所这事不太感冒,李欣找他汇报过几次了解到的情况,他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只是因为这项任务是总经理吴斌安排给李欣的,所以他不好多说什么,但那一脸的不屑,明白无误地告诉李欣:这事他不感兴趣。
有几次李欣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就是一上午,栾主任过来找李欣的时候见他不在办公室,一张脸立刻耷拉得跟鞋垫似的。
夏小娜事后提醒过李欣,李欣听了感到很委屈:跑交易所了解信息这事是总经理安排的,可栾主任似乎觉得这事没必要。自己现在夹在中间,一个不留神,在栾主任这里就得不到好脸。
靠!这栾主任也真是,你也知道这事是吴总交代的,我必须得时不时的去交易所跑跑。你要是不愿意我干这事,你去和吴总说,跟我这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算怎么回事啊?
正想着这事,蔗糖销售分公司华东地区的业务经理林立从门外走了进来:“李欣,还有烟吗?我的抽完了,给一支。”
李欣掏出烟,抽出一支递过去:“好久不见了,出差去了?啥时候回来的?”
林立在沙发上坐下,点上烟,抽了一口说:“在江浙那边呆了快一个月了,前天回来的。”
他说完看了看手里的烟:“你小子尽抽好烟啊。”
李欣笑笑说:“还行吧,我烟瘾不大,随便买一包抽的。”
林立又把烟凑到嘴上深吸了一口,憋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仰起头来把烟雾吐向空中,感叹道:“还是我们江南的烟好抽啊!省外的人都喜欢,出去谈业务带的烟,没几天就被抢光了,只好买当地的烟抽,那些烟没法跟我们自己的烟比。”
李欣打趣道:“省外也有别的好处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知道那里是好地方,美女如云吧?呵呵……”
林立笑道:“再好的地方时间呆长了也就觉得没啥新鲜感了。再说了,还有销售任务要完成呢,整天累得跟狗似的,哪有那心思。不过美女倒是真的很漂亮哦,下次和我们一起去出差?给你介绍几个,哈哈……”
李欣闻言大笑起来,走到他对面沙发上坐下:“就这么说定了哈,下次到江浙那边去找你!”
就在这时,夏小娜身穿白底红碎花小翻领的衬衣,刚过膝的咖啡色裙子,脚穿黑色半高跟的皮鞋,右肩挎着个精致的小包走进来,说:“楼道上就听见你们嘻嘻哈哈的,有啥事这么开心啊?”
夏小娜一进门,林立那一双眼睛就紧紧地盯在她窈窕的身上,口无遮拦地笑着说:“李欣想去江浙一带找美女。”
夏小娜听罢,笑着看了李欣一眼,说:“李欣这么帅,江城就有这么多美女,还用跑到江浙一带去找?”
李欣心里暗暗怪林立一句话就把自己给卖了,心想:这小子是什么居心,到底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敷衍夏小娜说:“我们俩开玩笑呢。楼道上都听见了?那还是小声点,让公司领导听见就麻烦了。”
第三章说服
夏小娜见李欣这么说,知道他不想谈这个话题,就转头问林立:“林经理,你们的糖卖完了?”
林立说:“早卖完了。不然的话,现在新榨季都要开始了,新糖一出来,老糖就卖不掉了。”
夏小娜一提蔗糖,李欣突然想起来,对夏小娜说:“栾主任刚才过来找你,让你把越西省、贵东省糖厂新榨季的资料汇总后尽快给他,说是下期《糖业信息》和本周的业务会议上要用。”
夏小娜从抽屉里拿出一沓资料说:“行,我都打印好了,一会儿给他。”
林立听到这,站起身,走到夏小娜桌边,拿起一本《糖业信息》翻看了一下,问道:“新统计的资料出来啦?听说今年越西、贵东两省的甘蔗减产比较多,是不是真的啊?”
夏小娜很诧异地看着他说:“你哪里打听到的?消息很灵通嘛。”
林立走到桌子对面,在李欣的椅子上坐下。盯着夏小娜又问:“看你这表情,这消息应该是真的了?上个月在江浙那边卖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传,说是今年8月的水灾,这两省的甘蔗被冲毁了不少,到底有多大的损失?有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
夏小娜朝门口看了一眼,见过道里没有人,这才低声悄悄地说:“我也是从汇总上来的资料里才知道的,贵东省预计减产15%--20%,越西省稍好一点,预计减产10%左右。”
说完她又叮嘱一句:“这是内部消息,你们知道就行了,别到外面去乱说哈。”
李欣这几天正为如何操作期货的事伤脑筋,听她这么一说,心想:主产区原料减产这么多,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可想而知,这可是个重要的信息啊!
他马上从沙发上站起来,过来凑到桌边小声问:“多大的洪水啊,冲毁20%的甘蔗产量?”
夏小娜见李欣这么关心这个消息,心里有些诧异,微微一笑解释道:“资料上说其实被冲毁的比例没有这么多,是洪水长时间浸泡,把甘蔗根部泡烂了,这样造成的减产比例才是最大的。”
李欣想了想,说:“哦,是这样啊!甘蔗这东西很麻烦啊,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冬天霜冻了也不行。”
夏小娜随口答道:“谁说不是呢。”她到茶几边泡了一杯茶,回到桌边搁下茶杯,抱起桌上的资料,对他俩说:“你们聊着,我去栾主任那里一下。” 说完转身出去了。
李欣靠在桌边,掏出烟,抽出一支递给林立,自己也点上一支。
刚听到的这个消息让他感到很振奋,但在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的痕迹。他装作不经意地问道:“甘蔗减产这么多,新榨季的糖应该很好卖了。”
林立把头往后一靠,打了个哈欠,仰头望着天花板说:“不管好买难卖,还不都是一样的,反正要去驻外办事处呆着,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
李欣进一步打听道:“现在的糖价4380元/吨,也不算低了,你觉得新糖上市后会涨价吗?”
林立不假思索地说:“肯定的。甘蔗减产这么多,蔗糖供需之间的缺口就比较大了,在销售旺季的时候每吨涨400—500元都很正常。”
李欣又问:“一般来说元旦、春节、中秋和国庆这几个节日前后应该是用糖比较多的时候吧?”
林立说:“对啊。所以在这些节假日前,都是蔗糖的销售旺季。”
李欣在心里想了一下,问:“今天是11月5日,离元旦也不远了,你觉得糖价应该会怎样?”
林立随口答道:“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主要产区上一个榨季的糖现在基本都销售完了,新榨季的糖还没有大量上市销售,这时候新糖上市的话,价格一般都是会往上走的。再加上刚才说的原料减产,我觉得糖价跌不下来。”
他抽了一口烟,奇怪地问:“你怎么关心这些?真的想去江浙一带找美女啊?要不你和吴总说说,来我们蔗糖销售公司跑业务好了,去南方的机会很多的,哈哈哈……”
此时的李欣,心里正快速地梳理着从夏小娜和林立口中了解到的信息,他马上就做出了决断:应该抓紧时间,这两天去期货市场上开仓买一些蔗糖,不然等原料紧缺的消息扩散出去后,就没有机会了。
听林立这么说,他随手把烟头丢进烟灰缸里,笑笑说:“不懂的东西就向你们这些一线的业务高手请教嘛。江浙那边的景美人更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林立从言语间看出来李欣有些心不在焉,好像在敷衍自己。他很纳闷,李欣几分钟前还兴致勃勃的,怎么转眼间就心事重重不言语了?
他见窈窕迷人的夏小娜走了,眼光顿时暗淡了很多,猛吸两口,抽完手里的烟,也告辞回自己办公室去了。
屋内只剩下李欣一个人在低头沉思。
其实刚才听到的消息让林立自己心里也有些砰砰跳,他在自己办公室里坐立不安地转悠了一会儿,转身出门敲开了蔗糖销售分公司经理唐建华的办公室。
在蔗糖销售市场上历练过几年的他,心里很清楚从夏小娜口中得到的消息意味着什么。一进门,他就兴奋地嚷嚷道:“唐总,好消息,有搞头!”
“咳咳咳……”唐建华从一团烟雾中抬起头来,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上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烟,眯着眼睛问道:“什么消息?”
林立在他对面坐下,把刚才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唐建华听罢林立的话,“腾”地从大班椅上坐直了身体,把手里的烟头使劲摁在已经堆满了烟头的烟灰缸里,蜡黄的脸上透着惊喜,瞪大了眼睛追问道:“这消息确实吗?”
林立见他对自己说的消息很感兴趣,也很兴奋,肯定地说:“总公司行政办那边搜集到的消息,应该是准确的,夏小娜都已经把材料报到栾主任那里去了。”
唐建华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失态,稍一沉吟,脸上立刻恢复了在下属面前的威严。他用手指点着林立说:“这样,你马上到栾主任那里去给我把资料复印一份送过来,我现在就要!”
林立答应一声起身要走,唐建华叮嘱他道:“这事不要声张,你自己知道就行了!”
林立回头答道:“我知道,唐总。”说完开门出去找栾主任去了。
林立带来的消息就像给唐建华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他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转悠了两圈,脑袋里不停地算计着:两个主产区这么大的原料减产,新榨季的供需缺口是空前的,这对蔗糖价格的影响太大了!
这样的机会是几十年都不会碰到的,把握住这个机会,说不定今年一年的利润就比过去七八年的总和还要多。
只是这样的机会要想抓住也不容易,得有大资金才行。如果只是以自有资金为主按以往的经营规模操作的话,就太辜负眼前的机会了。
他正琢磨着,林立已经从栾主任那里回来了,手上拿着一份资料。
林立还没开口,他就伸手把资料拿了过来,快速地翻看着,把林立晾在一边,尴尬地站着。
几分钟以后,他看完了手里的资料,抬头问道:“这事儿吴总知道了吗?”
林立眨眨眼睛,有些木然地答道:“不清楚。不过我看见这资料是夏小娜几分钟前刚统计出来送到栾主任那里的,估计知道的人不多。”
唐建华回到自己的大班椅上坐下,隔着桌子扔过去一支烟,说:“我知道了。”说完自己点上烟,不再理林立,心里盘算着如何着手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大干一场。
见唐建华沉思着不说话,林立就告辞出来了。
思前想后的唐建华心里渐渐有了一个主意:向银行寻求大额贷款。
他想立刻去找总公司总经理吴斌,可转念一想:此事非同小可,靠自己一个人去说恐怕不行,得多考虑一下,尽量多找几个人,统一意见形成合力后再去找吴彬,力争一次就把吴斌说动。
可这件事找谁商量比较好呢?这么重大的事知道的人太多了也不一定好,那样太明显了,会让吴斌反感,说不定反而弄巧成拙。还有就是这样的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人多嘴杂的传到外面去,自己就失去了抢占先机的优势了。
权衡再三,他选定了总公司财务部经理姚丽。这个女人在公司内说话有一定的分量,最关键的是后续银行贷款的事要靠她去办。
对!就在她身上想想办法,把她说动了,然后再去找吴斌。
说干就干,唐建华又点上一支烟,拿起桌上的资料,出门找姚丽去了。
唐建华敲门进来的时候,姚丽正要出门去办事,见他进来,就问:“唐经理,有事?”
唐建华把手里的资料递给她,说:“你先看看这个,最新的统计资料,看完了再说。”说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抽着烟,翘起二郎腿,完全无视姚丽即将要出门办事的神态,一副不谈完就不走的架势。
第四章开仓买入
姚丽看他这样,只好放下手里的包,打开唐建华递过来的资料:“什么事啊?这么神神秘秘的。”
唐建华也不说话,静静地等她一页页翻看资料。
几分钟后,姚丽看完了资料,奇怪地问:“唐经理,这不就是办公室那边搞的统计资料吗?你觉得有啥不妥?”
唐建华说:“你仔细看看甘蔗因水灾受损减产那些数据!”
姚丽又打开资料,按唐建华的话翻看着相关的内容,说:“你说的是这个啊,刚才我就看过了,唐经理,你到底是啥意思?”
唐建华放下二郎腿,坐直了身子,两个手肘拄在膝头上,身体前倾,一字一句地强调说:“这可是几十年不遇的大好机会啊!”
姚丽看了一眼唐建华专注的神情,又仔细看了看资料,说:“和往年相比,减产是挺严重的。唐经理,你的意思是?”
唐建华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利用这个机会,跟银行贷款,放大规模搏一把!”
姚丽有些诧异地问道:“放大规模搏一把?多大规模?”
唐建华说:“具体的数字我也还在考虑中,但至少不应低于这个数字。”他伸出两个手指比划了一下,说了一个数。
姚丽听出来唐建华说的是银行贷款的事后,就觉得他有些故弄玄虚,这事不是常有的吗?还用得着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可唐建华说出这个贷款数额后,姚丽还是吓了一跳,这么大的数额,她以前想都没想过。她有些不相信地说:“唐经理,开什么玩笑,你说梦话呢吧?”
唐建华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是开玩笑?跟你说正事儿呢!”
姚丽见他的表情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就说:“银行贷款你们也不是没有办过,以前的规模是多大按理说你心里应该有数的啊?”
唐建华听了,伸出右手食指,“铛铛铛”地敲着面前的茶几边,说:“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规模!”
姚丽用手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问:“啥意思?”
唐建华加重语气说:“这么好的机会,不放大规模,等于没干!”
姚丽说:“唐经理,机会好不好咱们先不说。办贷款的流程你很清楚,这么大额度的贷款,我就问你,你拿什么给银行?”
唐建华心有成竹地说:“这个我考虑过了,可以用货物抵押的形式和银行谈。有这种可能性的,对不对?”
姚丽想了想,说:“这倒是。”
唐建华趁热打铁地说:“这些年和公司打交道的银行不是一家两家,公司在他们眼里的信誉不必多说,他们对我们的主营业务也相当了解。只要把今年的形势跟他们说透,银行的人会看不出这里面的机会吗?”
见姚丽静静地听着,唐建华又说:“再者说,这笔贷款我们可以分别从几家银行申请,这样每家银行实际申请的数额比以往的规模也大不了多少。”
姚丽有些担心地问道:“你确定今年的糖价会上涨吗?”
唐建华把香烟凑到嘴边,长长地吸了两口,将要燃尽的烟头戳在烟灰缸里,指着姚丽桌上的资料说:“你看看统计资料,这还用问吗?!”
姚丽仔细一想,也觉得自己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她沉思良久后,又问:“那你预计今年糖价会上涨多少?”
唐建华看出姚丽有些心动,他没有马上回答姚丽的问题,而是又点燃了一支烟,将身子往宽大的皮沙发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斩钉截铁地说:“少则一千,多则一千七八。”
姚丽见唐建华手上的香烟一支接一支,不大一会儿工夫就把自己办公室里搞得烟雾弥漫的,心里很是反感。可当她听到唐建华对糖价上涨的估计后,那双不大的眼睛在金丝眼镜后面瞪得溜圆,惊讶地说:“会涨这么多吗?”
唐建华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十拿九稳地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个估计我还没对别人说过!”
“吴总也不知道吗?”姚丽有些不相信。
唐建华斟酌着词句,说:“我这个建议刚考虑成熟,还没来得及找他说,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如果你也支持我的意见的话,说动吴总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姚丽是何等精明的人,听唐建华这么说,立刻明白了他找自己说这个事的目的,是想要寻求自己的支持。
唐建华倒不傻,这是公司经营上的重大举措,要是自己这个总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反对的话,此事在吴斌那里通过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可要是自己支持唐建华,会对自己带来什么不利吗?此事非同小可,她要仔细考虑一下。想到这里,她推脱说:“唐经理,你说的这个事儿我要仔细想想,你还是先找吴总谈谈,他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姚丽推脱的话,唐建华倒也并不在意。看姚丽刚才的神情,他知道这事儿她听进心里去了。
心里很感兴趣,嘴上却推脱着,如此这般的表现,正说明这个女人不简单。他要的就是她的精明,如果她是那种胸无点墨的女人,自己还不找她了呢。
今天能有这样的开头就不错了,要是一句话就能成那还叫事儿吗?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不信搞不定她!
唐建华见谈话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就起身说:“那行,姚经理你先考虑一下,改天我们再交换意见。”说完就离开了姚丽的办公室。
唐建华走后,姚丽把桌上那份资料装进包里,下楼坐上车外出办事去了。坐在车上的她,心里不停地在想刚才唐建华提出的那个大胆的建议。她隐隐觉得,这个建议虽然有些太过激进,但没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唐建华回到办公室,现在他对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有信心了。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把这些想法形成文字,用详尽的数据说服姚丽和吴斌。
经常接触各种客户的他,眼光确实挺贼的,就刚才谈话的十几分钟里,他把这个女人内心深处的心思看了个一清二楚。
以他对吴斌的了解,只要姚丽和自己的意见一致,达成此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哪怕最后资金规模达不到自己预计的那么大,也值得拼一把。
他在桌前坐定,开始构思这份报告该如何下笔。
总公司行政办公室里,一直在考虑此次原料大幅减产对糖价会有多大影响的李欣,经过一上午仔细的推敲,决意改变以往短炒的操作方式,放长线博一次。
中午下班后,他在外面吃完饭,回宿舍稍微休息了一下,出去打了个车,径直去了江南商品交易所。
这个交易所设在省展览馆内,大厅内被隔断装修成很多30平米大小的房间。
省内的很多企业都在这里拥有一个交易席位,然后租一个这样的房间做办公室,放几台电脑,客户就在这个办公室里看行情,下单买卖交易。
李欣来到橡胶厂在交易所的办公室时,已经快13:30,下午的交易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就三位,主任是张瑾,在办公室里接受客户的委托,打电话进场给场内交易员下单交易;陈江是红马甲,也就是进场的交易员,负责在场内接电话下单;王红是财务,兼作结算,负责整理汇总当天每个客户的交易数据。
李欣急匆匆地走进屋里,见老冯、老赵和徐莉都已经到了,坐在电脑旁等着开盘。这三位是这办公室里的常客,每天到这里比上班还准时。
见李欣进来,张瑾笑着跟他打招呼说:“好几天没来了,都忙啥去了?”
李欣掏出烟给他和老冯、老赵各发了一支,说:“还不就是每天上班,瞎忙。这几天行情怎么样?你们怎么看的?”
老冯是企业内退职工,50岁出头,自己拿点钱每天做短线,单量很小,当天开仓当天就平仓,绝不留隔夜仓位。
老赵据说是某食品厂的业务员,单位来这里开了户,但很少交易,他基本上就是每天来关注行情,相当于为单位搜集期货价格信息。
徐莉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少妇,中等个子,穿着很时髦,长发烫着大波浪卷。她老公是做服装批发的,听说比较有钱。
她在家闲着没事,听人介绍说炒期货可以赚钱,比打麻将更过瘾,也就和几个姐妹来开了户。她下单交易的时候很容易跟风,而且胆子比较大。
老冯点上烟,接过话头说:“这几天来回波动,上下就是二十几个点的幅度,做多做空都赚不到钱。”
徐莉对他说:“老冯,你每天来回跑,一会做多一会做空,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呵呵……”
张瑾说:“这几天都是盘整走势,比较折磨人。李欣,你怎么看?”
李欣说:“快到年底了,节前用糖高峰期快到了,应该可以做点多单。”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配资炒股官网,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长富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